找到相关内容21881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世界各国大乘佛法用功概论(2)

    界、二十五有、八万四千起心动念尘劳门,通通变为佛性,以后佛性无穷无尽,永远是佛,不再变为众生。返观父母所生之身,如大海一沤,若存若亡,肉体之存坏,与佛性两不相干。起念灭念是相对的,佛性是绝对的,相对...本生鬘论》是圣勇读了各种《本性经》以后用自己底意见写成一种散文和韵文参杂底艺术作品。初期的本生文学与譬喻文学所差有限,故《本生鬘论》又名为《菩萨譬喻鬘论》。所谓“菩萨譬喻”与本生底意义是相同的。   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495988761.html
  • 法华经演义科

    。舒之无量。不有不无。取之非得。舍之非离。靡来靡去。佛身常住。始终不迁。故一切众生。从无始以前。至未来以后。常住佛身之中。亦未曾动易。所以菩萨。长时自利利人。彼此终归一致。积劫益生自益。物我究竟双忘。...

    广和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15788939.html
  •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批注

    以后,观照般若、方便般若、一念无明皆变为佛性。”世间法即佛法,佛法即世间法,不能于世间法分别佛法,不能于佛法分别世间法(注:出《华严经》)。   龙树菩萨所著之《大智度论》谓:“佛性不空,其空不着空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8383889013.html
  • 月溪法师:般若波罗蜜多心经注解

    般若以后,观照般若、方便般若、一念无明皆变为佛性。”世间法即佛法,佛法即世间法,不能于世间法分别佛法,不能于佛法分别世间法(注:出《华严经》)。   龙树菩萨所著之《大智度论》谓:“佛性不空,其空不着...

    月溪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09392589263.html
  • 论师的业力观

    ”为借口,从这一分中先选取最贵重的衣服占为己有,再把这一分衣服平均分为二等分给二老比丘。当跋难陀如此巧取豪夺的贪婪作风,被世尊知道以后,世尊集合比丘僧众,诃责跋难陀,并告诉比丘们说:“是跋难陀,非但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389878.html
  • 论师的圣果观(上)

      大抵佛灭以后,成为上座中心的佛教,阿罗汉是无学圣者,受到非常的尊敬。到那时,比对佛的究竟圆满,发现解脱生死的阿罗汉,还有习气“无知”,还有种种不圆满。综合为五事而举扬出来,与传统无保留的赞叹恭敬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489880.html
  • 论师的“时间”观

    到现在、看到过去的是刹那论。在法的刹那单位上,考虑其未生以前、灭了以后是什么状况?是否存在?对这未生(未来)及已灭(过去)之是有是无,各有侧重,就形成了“三世实有”与“过未无体”两大阵营了。   然...部分,笔者于〈论师的业力观〉,有较详细的说明)。   至于有情造业以后,如何和有情身心相续发生关系呢?大众、分别说部认为:善恶业刹那刹那过去,业力也并未消失。如说:   僧祇、昙无德(法藏)、譬喻...

    悟殷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589881.html
  • 佛教的神通

    一名义大利乡下的单纯农夫,年轻时便开始进行宗教苦修。到了二十二岁,他成为修士以后,突然发现自己具有飘浮的能力。然而,这种超能力却为他带来莫大的困扰。例如,某次在一场星期天进行的弥撒中,他突然腾空飘起,...

    洪启嵩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689884.html
  •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

      《大智度论》之禅波罗蜜(下)   六、修定与生天   (一)印顺导师《空之探究》p.32~p.33:   由于修习者的用心不同,而有得定,或依慧得解脱的差别。依佛法的因果法则,修得某种定,如不能依之发慧得解脱,那就命终以后,生在某种定境的天上。……   如修无所有正观,心着而不得解脱,就会招感无所有处报。无所有处定与天报,是在这种情形下成立的。   (二)求人而得人,修天...

    厚观法师

    |五明研究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8/11350789888.html
  • 中印佛教交流历史

    了有力的贡献。   十世纪以后,佛教在印度已逐渐遭到摧毁;至十二世纪间甚至濒 于绝灭。此后中印佛教关系殆告断绝,仅有少数梵僧避入藏地。而来 至汉地的印度沙门,元朝则有唧(此字缺)铭得哩连得啰摩宁、指...

    高观如

    五明研究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9/09510189945.html